• 男主人公李晓安是当年一名北京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女主人公秀娥则是北大荒当地某村一个可爱的姑娘。当年,李晓安与三名男知青和一名女知青到北大荒大王村插队落户,他与秀娥很快双双坠入情网,这让女知青杨岚伤心不已。因为杨岚是依赖李晓安才跟他来到北大荒的,感情失落的杨岚后来调到公社当起了卫生员。另外三名男知青,其实也都很喜欢秀娥。秀娥对他们也经常给予关心和照顾。当年的秀娥美丽、真诚,对知识青年极富爱心。但友情要让步于爱情。当李晓安宣布自己与秀娥真心相爱后,他和另外三名男知青之间非但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反而更亲密了。与此同时,三名男知青不约而同的担任起城市知青和北大荒姑娘之间的爱情守护者来。秀娥的父母却另有所虑,他们担心李晓安总有一天将返城,最后会把自己的女儿甩了,使自己的女儿受到伤害,于是趁知青们到矿上务工,逼秀娥嫁给了别人……秀娥在入洞房前却精神失常了,男方和她离了婚……此时的秀娥,人生陷入无可救药之境。然而李晓安并未嫌弃她,毅然决然地和她结了婚。李晓安认为,真爱能够使秀娥也使自己获得人人都希望的婚姻幸福。知青大返城后,李晓安又在北大荒生活了八年;他和秀娥也有了一个儿子。秀娥在他的爱护之下,病情一天比一天稳定……李晓安是独生子,父亲早已去世,城市只有老母亲一人了。李晓安的老母亲谎报病情,将儿子哄骗回了城市……天下母亲都是心疼儿子的。母亲劝李晓安与秀娥离婚,或将秀娥送入精神病院,重新开始自己的城市人生。李晓安不能接受母亲的劝说,他反复向母亲强调,自己对于秀娥不是出于什么同情,而是出于爱。母亲当然不能理解爱是可以像儿子和秀娥这样的。当年的知青伙伴们,又一如既往地担任着李晓安和秀娥在城市里那一种别样的夫妻之爱的守护者。最终,母亲不但接受了秀娥这一个儿媳妇,而且看到了秀娥心地的善良……又是十几年过去了,今天李晓安和秀娥仍不舍不弃地生活在一起。他们的儿子也在国外读博士了。当年的知青伙伴们,是他们在城市里最亲的亲人。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但他们都已人过中年,快老了。未变的是他们之间温暖的关系,那体现着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仁、义、爱、信…
  •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 北,东北人民奋起反击,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斗争。东北 抗日联军作为抗击侵略的先锋队,在极端 恶劣的条件下,与日寇浴血奋战14年,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这是一个带着某些怀旧色彩的故事。故事把观众带到了1925年到1945年间的那个飘摇的年代,东北松嫩平原上一韩姓大户人家正在为老爷子韩元泰筹备过六十大寿,故事由此拉开帷幕。韩元泰是韩家的一家之主,他虽没文化却腹有筹谋、精于算计,但同时他又乐善好施、开朗大度、是非分明。他的大儿子孝顺听话,但却一直没有子嗣,这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二儿子留洋归来,一心想与心上人杨云云搞实业救国,但是随着日伪统治时期的到来,他很快在与日本商人不平等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十几年的积蓄一时间化为乌有。大女儿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叛逆女子,她敢作敢为,性烈如火,抛弃门第观念,与打头范天宝私奔,盼望着能过上普通庄稼人的生活。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些简单的理想也破灭了。韩家小女儿原本是个恬静胆小的女孩,在马啸这位老师的引导下,她加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当亲眼目睹了马啸被捕直至绞死的惨象后,她的性格发生巨大的改变。她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抗联,成了一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
  • 影片讲述方大明、王忠等 一批忠于职守的新闻记者,配合 公安机关和权力部门,联合铲除 黑暗势力的故事。是第一部反映 新闻舆论监督在惩治腐败中作用 的电视连续剧。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送别,掀起多少逆旅之人的愁绪。也不觉令人想起那个书写了一生传奇的人:李叔同。李叔同出生在光绪年间的天津官宦世家,自幼养尊处优,饱读诗书,风流倜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与柳亚子、夏丏尊、吴昌硕、丰子恺等名流交游,亦曾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
  • 幸存者

    188
    一九四五年夏,日本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的命运,面对百万苏军压境,侵华日军垂死抵抗,企图使用生化武器来挽救自己的命运,计划并实施“关东军特别防务演习”。苏联红军远东八十八旅——抗联教导旅得到情报后,派出以外号“一个团”的抗联英雄焦土为队长,生化武器专家达妮娅、爆破专家黑子、神枪手宝日娜、译员沈若飞和报务员小不点儿等人组成的特别小分队,潜入中国边境,要在大反攻之前,捣毁日军的生化武器库。
  • 1976年,祸国殃民的十年动乱终于结束,但是千千万万人的命运已经在这场浩劫中改变,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地方。他们认同命运的安排,随波逐流,却也奋力挣扎,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渺小而珍贵的幸福。转眼来到1979年,当年响应伟大领袖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相继返城。知青独立营营长林超然和妻子何凝之以及战友们历经艰辛终于回到哈尔滨家乡,他们有的子承父业,有的四处碰壁,有的则为文革期间的孟浪荒唐赎罪。当年荣光满怀的青年们,在社会现实的碾压之下憔悴不堪。林四处求职,还要面对和妻子的生离死别。莫大的生活压力下,他和战友们咬紧牙关,一路前行,朝着尽头的幸福艰难迈进……
  • 本剧记述了焦裕禄一生成长与奋斗的人生轨迹。这位人民公仆的青少年时代,有着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他的故乡是诞生了孔、孟二圣的山东省,中华传统文化的濡染、孔、孟之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故乡山水之钟毓灵秀,形成了这位大地之子生身的“规定情境”。在焦裕禄身上,体现着最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让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土地分不分到农户,工厂包不包到个人?是集体走富路,还是个人奔小康?刘庄面临着痛苦的选择。史来贺一遍遍地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回顾刘庄的发展历程。他得出的结论是,分则不利,合则有力。刘庄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成立了农工商联合社,实行“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惩联产”。在一片争议声中,刘庄人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史来贺的决断和刘庄人的选择是正确的。史来贺当上刘庄村的支部书记之后,凡事总是先为群众着想,宁肯自己吃亏不能让群众吃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1965年,他任县委副书记,县里开始给他发工资。这时候刘庄的分配水平还不高,史来贺把县里发的工资交到村里,和村民一样拿工分。刘庄的分配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后,史来贺又放弃了拿村里的分配,拿起了县里的工资。有心人为史来贺制作了一份“1977年至1990年史来贺与刘庄同等劳力年收入对照表”,从中可以看出,仅这14年里,史来贺比刘庄同等劳力少收入2.5万余元。1976年,史来贺带领村民自筹资金要给每家每户盖成独门独户的二层小楼。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第一批新房建成了。村民们要建房出力最大、操心最多的史来贺先搬进去住。史来贺召开大会说:“搬新房先群众,后干部。群众中谁住房困难谁先搬。”就这样,盖好一批,搬迁一批。直到6年以后,史来贺才和最后5户一起搬进新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史来贺所在的刘庄村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时任刘庄村党委书记的史来贺面对集体经济落后、村民贫困的现状,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改革开放后,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时他正年富力强,两个儿子世领、世会也有才干,爷儿仨如拉出去单干,人脉本事足以轻松致富,甚至有人预言他会成为雄踞中原的富翁……他却说:“个人富了,大多数人还穷,吃饭不香,躺在床上也睡不好觉呀。集体搞好了,群众富了,个人也就富在其中了。”他多年养成习惯,每夜入睡前,都要对全村300多户“过电影”。刘庄村民说:“在咱村,是集体致富,不漏一家。全村谁家日子不能过了,老史都过去拉一把。特别是对困难户,格外看得重,恐怕他们过不好。”他最牵挂的是病人、老人、孤儿寡母、残疾人,连到刘庄上班的外地合同工都感叹:“这些可怜人,平时谁理?撵在人家后头说话人家都不想听呢,他们在刘庄有福了。”为了让刘庄群众尽快富起来,沐浴着改
  • 东北王张作霖 一代枭雄、东北王张作霖传奇人生,由于是早期作品,拍摄有些欠缺。 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生于奉天海城县(辽宁盘锦市大洼县东凤镇掌驾寺乡)1926年在北京组建安国军政府,任安国军总司令。1927年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位国家元首。1928年6月4日,在多方压力下宣布返回奉天,因未满足袁世凯所签订二十一条中有关日本在满蒙利益权限,和在郭松龄反奉事件中曾许诺给日本特殊条件。在专列经过奉天皇姑屯三洞桥时,被日军炸死,结束了其五十四载传奇人生。 张作霖做过好事,但也做过坏事,其生命最后关头,敢于不承认卖国条约,敢于与日本人相抗衡,维护了民族尊严。
  • 1946年八年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在东北一触即发。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东北境内政治土匪活动猖獗,到1946年冬天,已经对民主改革形成致命威胁……《林海雪原》讲述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一只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女县长鞠萍率领的工作队正在夹皮沟开展土改,深夜遭到奶头山匪首许大马棒的突袭。危难中通讯员白茹突出重围向牡丹江民主联军二团部求救,途中被进城买粮食的团部炊事员杨子荣所救……鞠县长的亲弟弟二团参谋长少剑波带兵火速援救夹皮沟,可土匪已逃之夭夭。由于土匪作战的游击特性,军分区领导决定由少剑波组建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追剿土匪,并要求他们寻找出一张标有牡丹江地区潜伏特务分布情况的地下联络图。少剑波意识到局势的严峻和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精心挑选了一批身怀绝技的战士,如身高力大的坦克刘勋苍,夜行千里的长腿孙达得,攀缘能手栾超家等等。军分区田司令则将身边懂得土匪黑话,了解东北风情的炊事员杨子荣安排进了小分队。少剑波听说老杨身上有很多江湖气息,成分复杂,不太想接受,碍于田司令员的命令,决定先让他当伙夫,看看再说……白茹也央求田司令替她说情,积极要加入小分队为鞠县长报仇……驻扎在牡丹江的苏联红军突然包围了二团团部并缴了械,杨子荣从跟随苏联红军的翻译身上看出了破绽,夜里和坦克溜出团部,在大烟馆活捉了正和土匪串谋陷害民主联军的翻译,解除了危机。杨子荣也因此赢得了少剑波和小分队其他成员的初步信任。小分队第一站决定驻扎夹皮沟摸清匪情,没想到他们刚到,原土改工作队的房子就不明不白地着了火,杨子荣在火场发现了一只可疑的破旧胶皮鞋,决定以此为突破深入侦察。杨子荣和刘勋苍密林侦察数天终于发现了重要情报,胶皮鞋的主人是个小炉匠,真名栾平,是奶头山的联络副官,杨子荣在没有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活捉了栾平……在审问栾平的过程中发现在夹皮沟寄居多年的外乡女人槐花失散多年的老公就是奶头山的土匪老北风,而槐花也无意中发现杨子荣居然就是在山东老家和她订过亲的杨宗贵。杨子荣因此开始琢磨如何里应外合剿灭奶头山的办法……首先,他们通过顶替栾平接捻子,捉到了土匪刁占一,从刁占一打开了栾平的缺口。顽固不化的栾平终于供出地下联络图由他老婆保管,并交代出联络图全是日文,他根本看不懂。藏匿大烟土的地点也只有奶头山的老北风和军需副官胡彪最清楚。为了进一步掌握敌情,少剑波派杨子荣
  •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顺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河南刘店秋收起义,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等职。1929年至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东北反日救国会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第一路军总指挥、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等职。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深江(今靖宇县)与日本侵略军战斗中英勇牺牲。尸体被敌人解剖,发现胃里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上山下乡运动如火如荼,庄会生(史天庚 饰)因暗恋叶晓帆(王媛可 饰),偷改志愿,结果事与愿违,独自去了陕北,而叶晓帆、乔海洋(张译 饰)等人则分配到东北建设兵团。纨绔子弟段军对叶一见倾心,但叶只对海洋有好感。范学东(刘向京 饰)心胸狭窄,一次次给开朗乐观的海洋下套,但都被大嘴连长(程煜 饰)解围。刘北上(王桂峰 饰)与海洋亲如兄弟,他喜欢上郑红梅(沈傲君 饰),而红梅暗恋的却是乔海洋。叶晓帆对段军的骚忧防不胜防,为此海洋与他大打出手,但最终晓帆还是落入段军设下的圈套,被其强奸致孕,自杀时被招工回城的庄会生救下,闻讯后的乔海洋彻底绝望......
  • 以马永祥、郑毅、魏建中、华青为代表的林区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和家属勇于面对三年自然灾害的巨大生存挑战,完成了由原始方式伐木到机械化木材生产的历史转变。在解放思想、大胆突破的林区改革时期,马永顺、魏建中、华青、马宝峰、林绍涵等勇于探索、勇于突破,大胆闯出了一条林区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发展与保护的尖锐矛盾也摆到了他们面前。在令人痛彻心扉的林区危困转型时期,林业企业在“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怪圈里挣扎,艰难境况下,马永顺、魏建中、华青、马宝峰、林绍涵等在与超采、滥砍盗伐、毁林开荒现象的斗争完成了由伐树到护林育林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保护森林资源的新一代林业工人。半个世纪风云变幻,三代林业人浴火涅磐,小兴安岭林区呤唱感动大青山的创业、改革、转型三部曲 。